最近一段时间,因疫情孩子们不能去学校学习,只能居家线上读书,各种父母都在网上叫苦连天。根据网上晒出的故事:有让父母急得撞墙的熊孩子,也有被父母逼得跳楼的孩子,还有亲子战火不断的,甚至还有为孩子作业跟老师过招的……林林总总千奇百态。其实家庭是孩子永不毕业的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终生的好老师!这个道理谁都懂,可是为什么父母就是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呢?我们应当进行科学的情感引导,做孩子最好的良师益友!
孩子要有与父母单独相处的时间,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处理与孩子沟通问题时,只有情感引导型父母才会把棘手的情况当成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好机会,对孩子的情绪给予理解,在沟通中增进亲子关系,进而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沟通能力,为他们的成长打下最有益的基础。
1、什么是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
2、情感引导的十个基本要素(抓住了要素情感引导就抓住了纲)
①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性脾气。这是与孩子情感交流的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发现孩子在发脾气,你就火冒三丈,或者粗暴地压制,有时看似压住了,其实这对孩子是伤害,久之要么压死了孩子的个性,要么在稍长大点,便会敢与权威叫板,或长大了就是暴君一个。
②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以避免设定不适当的目标。不同的进期,对孩子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孩子在婴儿期与适龄期,父母要求的目标是不能等同的。后面分开讲。
③密切注意孩子想要表达的任何情感,并把孩子最难管教的时刻看做了解他们的良好机会。这正是高手父母体现的时刻,高手父母,每当孩子情绪最大时,或者最激动时,看着是情感引导教育的最佳时机,专不能失去了方向,乱了方寸,忘记了情感的引导的要素和方法。
④对孩子各种情感都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过去都说“世上无不是的父母”,其实是错误的,那是封建统治时期,唯上唯君思想的表现,是封建主义思想。如果说“世上无不是的孩子”才是真正有点唯物主义道理。因为孩子心智和情感都不成熟,孩子越小越趋向于一张白纸。所以不管孩子表现出怎么样情感 ,父母都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这里指孩子的情感,不指事件本身。
⑤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同时也要设定界限。子不教父母之过,这里不是让父母把全部责任都扛在身上,是指应该帮助孩子分担这责任,让孩子对任的完成,充满信心和力量,看得到希望。但决不是能包办包揽,孩子该自己完成的一定让他知界限。
⑥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而不是依靠外部奖励来纠正行为。这个基本要素是要求父母,别本末倒置。比如说让孩子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期末就给予奖励。决不能让孩子只是为了获将而努力,一定要让其明白,奖的不是成绩,奖的是他努力刻苦的精神。
⑦为孩子树立三思而后行动的良好典范。当孩子出性子,情绪发作,父母要镇定,自信自己的孩子天塌不下来,把前因后果全部弄清楚了才行动。工作上亦是如此,别遇事就火急火撩似的,从而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⑧避免否定、怀疑或轻视孩子的情感。对自己的孩内心始终要保持悦纳之情,对孩子任何情感的表都应理智接受,不简单否定,更不能轻视,就是有怀疑也不能当面指出下结论。比如,孩子一次考取得的成积超过你的认知,你就脱口而出:这是偷看的吧?这是极差的交流。
⑨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这里是将孩子的心声,通过父母的理解用好的词语连贯表达出来,并经常这样做。这是一种训练孩子自省自己内心情感的做法,这对情商的培养大有好处。
⑩提前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可以让他们更合作。比如家中要生二胎了,要提前告诉孩子,让他知道怎么与二孩相处,做个好榜样。比如要经常让孩子帮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事前与他商量并教他怎么帮忙。这种合作能力将是孩子腾飞的翅膀!
3、情感引导的常见误区
①控制型父母与放任型父母——这两类父母都是两个极端。父母的情感引导应是唯物辨证的。②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这类父母只会将孩子越教越笨。③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这类父母本末倒置,看不到本质。④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总是惩罚错误或造成更多的消极。
4、情感引导的重要性
帮助孩子学会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还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能促进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加深你们之间的感情。
较好地帮助孩子更快从消极的情绪和经历中恢复过来。通过情感引导,孩子会认识到沟通、尊重和交流对于增进感情的重要性。
5、情感引导的五个关键步骤
①播下种子:让孩子事先知道要求是怎样的②观察和判断:关注行为、了解个性、体察需要③聆听:认真听取孩子们的建议和心声。④体察并理解:发现和理解孩子的感受⑤同情悦纳:换位思考,以孩子的角度去融情与事件中
6、针对孩子不同时期的情感引导
①婴儿期:父母在爱抚、拥抱、柔声细语的呵护(研究表明,经常被拥抱和安抚的婴儿哭得更少,更信任他人,也更加独立)
也可添加其它实物如安抚毯、毛绒玩具和奶嘴等。另外让宝宝尽早学会向家长求助,父母也应极早发现孩子的不同求助方式。
②两三岁的宝宝:孩子耍脾气就是他们表达不满、寻求关注,父母要善于发现、分清类型,采取不同方法给予安慰或引导。有些烦人的行为其实是正常发育的一部分,不必过于紧张或急躁。这个时期应开始引导他们如何分享与人分享。家中成员,不应什么事情都优先于他,不应让他认为他就是中心,所有的都先考虑他。让他接受分享的习惯。
③与四到七岁的孩子不同类型孩子的应对之法
爱抱怨的孩子——原因:生理(累、饿、渴、身体不适等)想博得爱和关注。找对了原因就应对施策,生理上的要安抚和满足,精神上的要告诉他学会忍受。告诉他,我们人人都经常有这种不舒服。
B.专横的孩子——原因:觉得自己的意见没有得到重视和采纳,模仿哥哥姐姐们的操纵行为。方法:教导孩子不友好的态度会伤害别人的感情,教会孩子用恰当的方式去表达感情和愿望。让孩子知道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去找大人表达。当孩子和朋友发生矛盾时给予他同情和引导,专横的孩子更不能用专横的办对付。造成严重后果的,事后可以谈心并一同去面对纠正过失。
C.爱吵闹和尖叫的孩子——方法:充分理解他的高涨情绪——做出适当节制。——聆听并表示理解——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再探讨行为的对错,并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自我表达方式
D.容易害羞的孩子——方法:在体验新鲜事物之前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要有耐心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不要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鼓励孩子进行眼神交流,给孩子示范社交生活其实是一种乐趣,永远不要强迫孩子变得活泼外向
E.说谎的孩子——原因:不能很清楚地分辨现实与幻想(学龄前)逃避惩罚,模仿成年人的行为。 方法:向孩子解释现实和幻想的区别,明确界定真话和假话,说明在家和在外都要诚实的重要性,让孩子知道有其他解决办法(向大人求助、开口借)
F.挑食的孩子——小窍门:做孩子吃饭的好榜样。让食物看起来既有趣又好看。尝试“一口原则”或“好吃不好吃”的策略。限制甜食。向孩子了解他的朋友们都在吃什么
J.“我要我要”类型的孩子——方法:作为父母,有权利说“不”,但必须给孩子一个拒绝的理由,如果孩子一再要求的话,你可以表示理解,如果你说“不行”,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H.未来的弟弟妹妹——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让他知道将有一个弟弟妹妹来分享父母的爱,不过他在爸爸妈妈心中依然是很重要的。用科学事实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采用异想天开的说法
7、情感引导的其他注意事项
①让你的言行保持一致: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样子,所以言行一致就是榜校的力量。②让孩子知道不管怎么样,父母是爱你的:千万不要让孩子认为自己被抛弃了,父母不爱他们了。这种做法是最不可行的,伤害也最大。
无论何时,请伸出你关爱的双手,给予孩子温柔的指引,并认真地看待孩子的情感。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应当建立在同情、关爱和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之上,任何时候改善亲子关系都不晚。科学地进行情感引导,做孩子最好的良师益友!